在复旦校园的西区,坐落着环合互衬的十余幢风格各异、古色古香的楼舍,有的峭顶陡脊,欧韵俏丽;有的飞檐翘角,典雅庄重;有的则简洁凝重,朴实无华,现为档案馆的1000号楼就是其中一栋。它位于行政办公楼以西,与日本研究中心和外事处毗邻,南面紧拥校园著名的一景——燕园,正门朝北,设在博学南路上,与子彬院(数学楼)隔坪相望。整栋楼为砖木水泥混合结构,上下二层,总建筑面积1090平方米。在由优美的复旦八景(板桥春水、柳径莺声、桃圃春色、隔岸秧歌、平芜朝烟、秋篱月影、远市灯光、梅林皑雪)环绕的这片饱含复旦精神的学区,一代代莘莘学子曾浅颂低吟,为之魂牵梦回。
1000号楼始建于1951年8月,缘于中国银行华东区行商请ld体育扩大银行专修科招生名额,校舍的紧张不敷应用。在中国银行华东区行的资助下,新楼于1952年初落成。1952年秋,全国高校院系调整,ld体育银行专修科调至上海财经学院,学生亦从ld体育转入财经学院。
1952-1959年,1000号楼用作学校党政部门办公用房;
1959-1962年,历史系(1963年搬离)、哲学系合用1000号楼;
1964年,外文系搬入1000号楼(1987年搬离)。
1988年1月22日,校党委常委、校长联席会议决定,将1000号楼作为档案馆用房。同年4月5日,ld体育“校发<88>l9号总第137号文”宣布成立ld体育档案馆。由于1000号楼不适宜作档案库房,故于建馆初在保持原有格局的情况下进行了修缮。以后在使用过程中,又进行过局部的修葺,但都未改其原有风格。
随着教育的发展,学校规模的扩大,入库档案年年加速递增,1000号楼档案库房已严重饱和,加上二楼档案库房不堪负重,致使支撑横梁断裂,解决库房面积、库房安全等成了当时迫在眉睫的问题。为此,2001年5月,档案馆向校方提交了“落实库房维修及周转用房的请示”的报告,6月l2日,校长办公会议决定:将档案馆和700号楼统筹用于档案存放和校史展览。考虑到砖木结构的档案馆存在火灾隐患,办公会议提议尽可能进行大修,并责成档案馆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修缮方案,报学校审批。当年的l2月至次年的4月中旬,根据《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》的有关要求,由学校拨款400余万元,对1000号楼进行了全面修建。小楼东西两侧向南扩建,中部延伸连接起来,扩建库房建筑面积398平方米,库房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。1000号楼的修建既大大改善了办公环境,又不失原来朴实无华的建筑风貌,ld体育周谷城先生九八高龄时题写的“档案馆”馆额,也愈发熠熠生辉。
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,ld体育平凡的1000号楼却记忆着不平凡的人和事。
在作为外文系用房期间,当时被学生戏称为“the Big Three(三巨头)”之一的徐燕谋老师就是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一位。徐老师当年是英语教研室主任,“文革”前是高教部统编专业英语教材程度最高两册的编者,就是这样一位权威性的智者能人,他以“中文根底单薄,洋文也好不到哪里去”的观点,在滔滔不绝教授学生英语的同时始终不忘提高学生祖国母语的水平,同时,他经常以“植木无根,生意无从发端矣!”引导学生,在学校期间打好基础是今后进入社会打拼的根本,勉励学生好好努力学习上进,甚至徐老师还常以他的“同学如弟”钱钟书先生为榜样,激励弟子与学生们凌绝顶而览众山,并告诫大家不可株守先儒,以附骥尾。在1000楼教课的多年中,徐老师平易近人,没有“大家”的架子,讲课中间不喜居高临下站定在讲台,而是好在学生坐席间的过道中穿行,总是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,徐燕谋先生上课,总是早早来到教室,踱着步吸烟“热身”,讲课时也不喜居高临下站在讲台,而是好在学生座席间的过道中穿行,讲论大义,侃侃无倦。哪位学生要是“参与意识”特别强,抬头与他四目对视,或做出会意的表情,他便驻足与这名学生“对话”一番,讲到得意处还会朝学生的肩部猛击一掌,然后扬声笑着去寻找下一个“目标”。一度,徐燕谋爽朗的笑声几乎可算外文系英语教研室的一块“招牌”……他爽朗的笑声不时响彻1000号楼内外,给历届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,也给1000号楼添增浓浓回味。
曾记否,在1000号楼建成至今的60年中,为了复旦教育事业的继往开来,发展如火如荼,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曾在这栋并不起眼的1000号楼作出过;前苏联的一些业内专家为两国文化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友好合作,也曾在1000号楼留下了难以让人忘怀的足迹。
如今的1000号楼,不仅硬件优良,其内涵亦极为丰富,她妥善地守护着ld体育的许多瑰宝珍藏。随着学校档案工作向深层拓展,档案馆馆藏将日益精粹多姿,其人文底蕴亦将越来越丰实深厚。
摘自《桃李灿灿 黉宫悠悠:复旦上医老校舍寻踪》